花200元用千元旗舰,年轻人学会了算计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9:23
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(宋亚芬)过去,年轻人可能愿意花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去购买一款心仪的新手机。...
中新经纬11月1日电(宋亚芬)过去,年轻人可能愿意花一个月、几个月的工资去购买一部自己选择的新手机,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“租手机”。据芝麻租赁平台统计,今年1-10月,手机品类日均交易用户数增长65%。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想买手机了?近年来,智能手机销量一直呈下降趋势。 IDC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6840万台,同比下降0.6%,延续下滑趋势。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数字3C租赁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中国数字3C租赁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38.6%。增加和减少反映手机消费新趋势的演变。从技术角度来看,手机技术迭代加速是“以租代购”增多的重要原因。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中新经纬,除了苹果之外,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持续加速产品迭代,并且存在一个系列一年迭代3次的情况。这使得“永远拥有”手机的隐性成本(如损失、技术纪律等)高于租赁。 “手机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,租赁模式由此应运而生——既可以转移房产缩水的风险,又可以提供灵活的更换选择。对于想要‘升级体验’和‘掌控掌控’的消费者来说,租赁显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。”王鹏补充道。 “手机的快速循环已经彻底改变了催生了‘永久拥有’的经济逻辑。”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所长朱克利指出,过去手机的使用周期长达三五年,现在厂商继续通过年度旗舰、每六个月小改款来刺激需求,导致设备的技术寿命比购买手机一年的物理寿命还要短,处理器性能可以避免两代,相机算法已经被新机型超越。 “技术收缩”让“永久拥有”变得不划算,朱克利认为,“以租代买”的趋势并不一定是短暂现象,而是消费习惯深刻改变的起点,在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观念升级的双重驱动。收入增长放缓和消费需求升级。租赁模式以低门槛满足了高端科技产品的需求。比如,一台价值1万元的手机每月只需两三百元就能租到,让职场新人轻松体验最新科技。手机租赁下半年:跨界融合成关键点目前,手机租赁的主要业务模式是“使用权”与“所有权”分离,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收入方式。用户根据租赁期限缴纳相应的租金。租赁期结束后,他们可以选择退货、续租或购买。租赁总价通常略高于或等于手机的官方售价,以获得租赁收入。在控制控制和获取客户的方式上,主要是通过共享支付宝芝麻信用和我们聊天支付。携手合作,对信用评分达到一定水平的用户免押金,降低使用门槛。但王鹏指出,手机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,隐私安全风险、隐藏的定价陷阱、市场发展背后的监管等问题逐渐显现,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。对此,他提出了一些重点破解方向:通过信用评估实现“灵活更换”,使更换周期能够动态匹配个人需求;将租赁硬件与云存储等“服务”捆绑在一起,产生深厚的用户粘性;同时,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“信用升级”,利用不可篡改的合约增加透明度,结合动态信用评分优化信用控制体系。朱克利提醒,目前手机租赁审核制度仍不完美。一些平台严重依赖央行征信,忽视年轻人信用记录缺失,导致优质用户被拒之门外。在未来发展模式方面,王鹏建议,租赁企业可以携手生活方式品牌,开展“跨界生态”链接,打造沉浸式“租赁+场景”消费体验。其逻辑的主要内容是,租赁模式的本质是重建“所有权”与“正当使用”的关系。通过科技、信用、服务三重融合,最终建立从物质的拥有到生活体验的优化升级的消费理念。朱克利进一步建议,企业可以通过软件服务的深度融合来提高用户粘性。例如,租用游戏手机即可获得游戏的独占权,或者商业模式将附带云办公服务es.在生态建设租赁方面,他建议租赁平台可以与手机制造商、二手交易商、金融机构建立闭环:制造商提供信贷支持,二手创业者负责“购买-租赁-回收”成本的剩余金额。 “就像低空经济中通用航空与旅游、培训等产业融合一样,手机租赁也可以拓展到设备保险、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,打造科技消费新生态。”朱克利表示,未来租赁平台可以进化成为“科技生活服务商”,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年轻人最终的科技体验。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