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毅通讯员程云飞今年3月以来,湖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“融资增信”为重点的“增信行动”。...
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毅通讯员程云飞今年3月以来,湖北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以“融资增信增信”为重点的“信用改革”。知识价值、商业价值、农民个人信用、农村财产价值等过去“难以评估”的价值,现在都被“评估”,成为科技公司、中小企业、农民团体融资的“新渠道”。用市场思维解决市场监管中遇到的问题。科技公司、中小企业、农户固定资产较少,在信贷市场上往往处于“弱势”地位。上述三大主要群体分别包括湖北省28.5万户、200万户以上、1900万人以上。如果继续“重抵押、轻信贷”的传统信贷方式,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。在或为解决三大主体群体融资问题,今年3月起,湖北创新推出了科技企业知识价值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、农村信用价值等三项以数据增信和金融增信为重点的信用贷款。配套的树树风险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。科技型企业依靠知识价值获得贷款,部分中小企业依靠商业价值获得贷款,每笔贷款最高1000万元。农民依靠个人信用值,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依靠农村财产信用值直接获得信用贷款,最高贷款额分别为100万元和1000万元。 “这准确地反映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、国际交流部主任胡红兵表示,前三季度,湖北经济增速保持领先,在经济主力省份中保持领先地位,金融改革创新发挥重要作用。省委金融办综合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1日,合作银行共发行了3笔信贷贷款余额1406.92亿元,加速向2000亿元迈进,其中,向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信用价值贷款896.08亿元,发放服务企业16304家;向中小企业发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22322笔,发放“两农”信用贷款4350笔。发行金额15.89亿元。改革平稳有序,取得重大务实进展。开辟了融资“绿色通道”,开创了“有价信用”之风。 11月初,黄石荣迪新材料有限公司满负荷运转。四个月前,这家中小企业还在为流动资金不足而担忧。此时,公司向“二融通”平台提交了营业执照基础信息,系统中出现了经营年限、业务规模、纳税情况等多维度数据。自动评分为B级,整个操作过程不超过30分钟。企业向“二融通”平台发送贷款申请。当天,一笔7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到账。 “按照传统路径,需要找一家担保公司是的,走了一圈弯路,哟黄石荣迪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邱慧文表示,政府搭建了一个平台,为企业“增加信用”和“形象”,让企业获得市场价值,也让企业认识到“信用是有代价的,没有信任就无法建立,失信就会毁掉。”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十堰市。湖北飞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,是一家专注于运河管和光伏新领域的省级专业新型“小巨人”。今年3月,该公司遭遇研发资金短缺的情况,当时,该公司财务总监周文智登录湖北智能大脑平台,完成了500万元的贷款申请。超过10分钟。得益于B级的评级体系以及公司一直以来信用良好的特点,500万元纯信用贷款第二天就到账了。我过去申请过抵押贷款,也尝试过担保贷款、知识产权贷款等,周文治的印象是,“这个贷款是最高效、最便捷的”。 “邮储银行以前有基于技术的纯信用贷款产品,也有自己的评价体系,但这次省里搭建了一个平台,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公司的科研实力和经营状况。”杜勇表示,三项信用贷款改革开辟了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轨道。改革不断深化,“数据图”更加准确有效。改革的关键在于“图”能否准确、有效。从三张信用贷款“图”来看,当前最困难的“画面”是广大中小企业,涉及行业广泛,短期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。今年4月以来,在省经信厅、省委金融办、省大数据局、湖北省征信公司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,中小企业商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有效性显着提升。 “我们投资2000万元建设公共数据共享空间,解决了不同单位公共数据‘看得见摸不着’、‘原始数据不离域’等共享问题。”湖北征信公司是“二融通”平台的运营单位。公司副总经理孙涛表示,公司聚集了更多通过共享、商业获取、平台合作等方式获得96亿条高价值数据,为深度商业价值提升和信用分析提供可持续的数据支撑。截至10月31日,“二融通”已为67.68万家中小企业开发信用档案。目前,企业形象已从前期的“图纸不准确”、“分析不全面”走向“即时图纸”、“实时分析”,与银行授信实际的匹配度显着提高。例如,改革实施后,省联将市级银行、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权限从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。华夏银行总行专门将涉湖北“商业信贷”产品独立审批限额提高至1000万元。